春节间的2015年的小结

enter image description here

乱折腾了一年,又是一年,到了今天开始七天的年假。
一年前,还在做所谓的创业,还在坚持着渺茫的希望。
像很多人说的那样的一句话:”那时候还很好,很想回到过去。”

但我不要,我不想回去。
记得过去,更好的走下去。
成长,没有后退的路。

面对,作出选择,改进才是一条康庄大道。
就像这张我喜欢的w7默认墙纸一样,突破寒冷看到的那一缕光。

只要坚持,梦想总是可以实现的。

时间,时间,还是时间。不知不觉de过了一年,从学校到社会的切换。写总结这种事,对于我这种粗人,多少觉得有点别扭。

总结
到底要记录点什么?
得与失?
成长的故事?迷惑?

开篇

这几个月,走的近的人都说我为何变得沉默少言,变得抑郁了。
我不知该说什么,整个下半年,确实让我沉默了些。
很多时候可能是自己抑郁多一点,不太想打理些什么,现在虽然写点小结,但记录下来的欲望是没有的,只想他们消失。
整年,浓缩一点的话,大概是这样

不断的跑步,习惯半马20KM的距离;读了152本书;交了几个新朋友;学习了一些绘画技巧;经历了一些变故。

另外,总希望这样摆脱点什么,但实际并不可能,

田园

2016/02/07 —— 20:47

昨天写着写着,没了想法,就睡着了,今天继续写下去。
今天天气很好,踩着舍友的小单车,前往黄埔古港踏青。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自从大三时候我的山地车被偷后,就很久没有踩单车路过这里了,至于出来骑行这事,更是存在深深的脑海里了,上次到底什么时候,踩着我的单车去哪里,我也已经想不起来了。

只知道,这近两年断断续续的加班时间,整个身体基本都垮了一半的感觉,各种毛病,20岁出头,弄得和一个老爷爷是的,到了现在觉得身体健康最重要这句话是多么的对。好在的现在还不算晚,一切还有机会。

(这里啰嗦的强调下,环境这个因素对一个人的影响是不小的,
当我有单车时候,我踩着他经常出来运动,
当我手上有个锤头时,我不断的敲东西,
当我买了部台式机的时候,我一直宅着敲代码。)

旋风敢死队

在大二的时候看过一本书,叫做《死亡之旅》。那时候觉得这种旋风敢死队的情况,应该在现代减少了,毕竟行业是发展向前的,不会再像那时候的一样了。《人件》里面的场景应该也淹没在历史长河,不复存在。

但这感觉还是错得离谱啊,实际上可能除了这个旋风敢死队存在,且得到了良好的发展外,其余三个都受到了打压的感觉。更有趣的是,她们本应该得到的经济回报也发生了“基因突变“,成了正常做工时间的一部分。

想想我这种996,虽然没加班费,也没包晚餐的,到11点后下班也没报销车费的,偶尔997的也还挺好呢 ?(想想自己也挺矫情,不久加个班嘛,呵呵)

不管如何,出来这里感觉还是让人很愉快的,非常舒适的田园风光。
在大年三十的今天,独自游荡,没有什么人,只有一缕微风,树影斑驳,光影交错。

配一句:

何处无田园,但少闲人如吾者耳。

骑行西藏

前段时间关注到一个微信公众号,叫 骑行西藏,作者是一个工作三年就辞职旅行的人,最近一次的工作是担任微信公众号的开发,有着良好的待遇,但他还是放弃了所有,然后开始了海南之旅。这样的人,我觉得挺有意思的,最少我是不敢这么做。对这类勇士,我都觉得他的家庭应该很开明吧,要不然怎么会支持这样的壮举呢。倒是听过几个本是土豪,只是在家没事做,所以出来工作的案例,这样日子大概也挺不错吧,最少我是挺羡慕的。

曾经的乾隆盛世缔造者,乾隆皇帝曾经为自己建造了座倦勤斋,希望自己退位后,可以归隐田园,过着简单生活一样。但可惜的是,他一直没在哪待过,哪怕住在哪里一晚上。

占有并不能带来快乐,运用起来才会有。

海珠湿地绿道

度过寒冬

今天看着这美好的天气,没穿太多衣服,结果分一吹,还是直接感冒了,到了下午开始有反应,晕晕乎乎的坐车和谐号回家,迷迷糊糊的,把手机塞书包里面,开始犯困,睡起了大觉,一个小时的车程,中间不断有家里人打来的电话,询问着到那里了。回到家里也是直接瘫床上,时不时有着祝福短信传来,但再美好的祝愿,还是难敌现实的残酷,正如末路的帝王希望各种吉祥如意的东西来表达自己统治下的国家是这样一个盛世一样,只是心里安慰罢了。
存在想象中的,是没办法抵达的彼岸。

这让让我想起小时候的一篇文章,说的是医院的一个小孩子看着窗外的树的叶子一片片的掉下,只剩下一片树叶,他说要是连这片树叶都掉下,哪他的生命也差不多枯萎了。一个医生听到后,用胶水粘着,保护着他过冬,没让他掉下来,小孩子也这样成功的活了下去,这篇文章在小时候看是多么得美好。

从冬季存活下来,看到那缕春光。

在高二和老师弄生物竞赛的时候,看了一本书叫《普通生物学》,在里面有一页讲到了冬天的瓶颈效应,图片现在是找不到了。

冬天对于很多生物个体来说都是一个极大的考验,很可能老弱的个体会在这冬季后就不再出现了。想想自己度过了20多个冬天,还是挺顽强的。

这让我想起关于产品的一件有趣事

今晚吃饭的时候,看的事cctv10记录频道的《生命1》纪录片,其中一幕是那个🐙 章鱼寻找一个合适的洞穴,产下10w+的受精卵,接着是持续半年的孵化守候,不离不弃,半年内都不再外出捕食,直到死去那一刻,最后的记录篇也给了小章鱼孵化出来,而章鱼母亲倒在地下的画面。

说这件事是因为一个常见的基本争执。

一个不恰当的比喻就是有一天,突然PM提出了个要求,要让老婆也这样孵化这么多,然后守卫至死。

现在你可能觉得搞笑,哺乳动物发展到了有自己的生存策略,胎生哺乳,不需要靠量取胜。

但像这样荒唐要求的事情,在我的开发过程还是挺常见的,呵呵。
一个丧失了对自己问题本事的理解带来的笑话。


坚持

我想着自己还有怎样的活动可以让自己坚持下来的,可能骑行算一个吧。带着单车闯天涯,大学四年基本就这样过来的。哈哈哈。
大学,真的是一个美好的回忆。

现在看着朋友们一个个出国留学深造,内心还是很受感触的。还是挺想出去看看,考个硕士,奈何囊中羞涩,付不起学费,又拿不到全奖。如果期望靠几年的工作,凑个学费,估计是不太现实了。除去开支,每个月剩下的实在不多了,太太看不起我自己了。。。

我能在这句话感受到什么机会嘛?
不是只有我一个人会想有一次出去深造的机会的,那么除了贷款筹资等途径,是否有别的形式可以更好的存在呢?我想是有的,任何问题最少有两个解决方案

写着写着又开始头疼,这无止境的感冒发烧,真的让人难受。

曾经看《梵高传》,里面有纪录几位当时顶尖的画家都是一种怎样的绘画生活,为了绘画,经常不吃不喝的持续绘画,这样几个月下来,画是画好了,不过整个人是被压榨得差不多,得大病一场,好好休息几个月,调养身体。好了之后再继续画,如此轮回。梵高本人也是这种状态,我们的习大大也是这样。对自己喜爱的东西的持续付出,直到灯尽油枯。再例如格兰格将军在晚年写自传回忆录,写完就死去。

保持一个可持续的平衡,实在是不易。

enter image description here


有失必有得

舍得舍得,有舍方可得。

我想我这下半年,应该还是有些收获的。
这句话让我想起末代皇帝溥仪写的书--《我的前半生》,做为末代皇帝,总有不少悲欢离合的事情,一位掌管整个中华的帝王,最后成了一个搭公车上班的小白领,多少有点唏嘘的。

我本来觉得自己这下半年没太多说话,默默的观察,应该有可能类似海伦·凯勒那样,在别的地方,例如听觉和触觉方面有更好的加强。但感觉似乎并没有,我原本觉得最少我的同理心应该会更好吧。毕竟默默思考着,但可能我更多的是抑郁多一点,大脑并没有什么思考,正如我前段时间看回自己写的安卓源码探索系列,很多都是深夜一两点写出来的,最终自己也没怎么看清个什么意思,逻辑有点混乱,毕竟晚了也困了,根本没什么思考的,大抵和醉后口出狂言一样吧。有时间再去修改润色润色吧。

虽然如此,但还是有所悟,我想还是回忆自己不少曾经处理得不好的地方,现在有点感悟吧。在其位,谋其事。同理心的修炼还是需要不断的。

我觉得虽然半年成长了些,但时不时直接说出来的话,直白而没润色,总欠缺友善。大学选修《逻辑学》的时候,
老师说:

“出去不要成天讲什么逻辑,很多人讲话是不见得有逻辑的。“

那么我的下半年,到底得到了什么。不会是一堆的bug吧。

我迷惑中…
2015年,我到底成长了什么。

// 又是凌晨,明天再起早继续写吧,不想熬夜


2016.02.08 11:23
短短续续写到今天第三天的总结,也是挺拖沓的我。哈哈
这大概就是

想象的梦中自己是白马,但实际是一条狗的事实吧。

enter image description here

位置

下午过去和高中的生物张老师叙旧,又聊到了人生的那点事。这也是为何突然想说下关于位置这件事情的原因。

以前没有管理咨询的时候,麦肯锡的看中了这个机会,然后开始了一个飞速的发展,一个方案卖个几千万的。(好鸡汤的开头)

基本点是:

一个企业发展有问题,那都是组织架构的问题

能者不居其位,所以整个公司发展不对。
这件事有点奇怪的,一个人的欲望在得到补充的时候,到底要怎么去权衡,我不知道,但不要让自己的欲望超过自己的能力,这点还是挺清晰的。

关于位置这事情让我想起的就是公司中常见的两种角色,一种稳定色和一种跳跃色。

  1. 稳定色
    以流水线员工为代表的角色,大部分保持着正常的发展轨迹,稳定的工资,稳定的作息,短时间内没有太大的变化,就算在短时间内密集的学习,掌握大量的技巧和能力,除了特殊情况外(跳槽等),大部分情况下,在公司保持一个稳定轨迹。

  2. 跳跃色
    以产品销售为代表的角色,有不少的人可以靠短时间(<=3年)的努力和技巧,成为经济基本自由的人士。

关于这件事,上次和一个友人在讨论开发这个角色的时候,说到了一件时间,企业的发展,需要专业的员工,这样的分工带来的细化,当然有助于生产效率的提高,更高的专业化,把不相干的问题交给比尔呢,自己只做自己最擅长的事情就好了。但这必然带了好处的同时,也带来了应该的弊端,一些缺失。那么,缺失的是什么,会带来什么影响吗?

我想遇到的一个问题就是想法的缺失吧。

在钱德勒先生的《战略与结构》一书中,主要的理论命题是三重投资:

生产设施,销售系统,管理系统。

靠着三板斧,一个企业就有可能做大。

所以对于这件事,我想的另外一个问题是集与分

集与分

这里说的集,一点就是集权这件事。
我们看到我们的分部门方案最初是从杜邦公司那边演变过来的。它们曾经也采用了总分结构,类似于计算机的总线。把问题集中到一个核心处去负责处理。虽然这个核心会在以后成为瓶颈,但那是之后的事情。

集中有助于保持统一的价值体系,因为作出这个抉择的保持是同一个人。
相信你也看过一些换了负责人就改方案的情况,这当然有可能一改就该对了,但必然是对前任工作的彻底否定,浪费自然是无法避免了。如果以中国这样的大国为例,一个政策影响的是13亿人,再小的问题,乘以13亿,那都是不小的问题,造成的损失也是不容小觑的。

这种集的方案,在统一是必须的。以大多数的问题的复杂度,还不致于到需要分的程度。

当问题复杂到一定程序,我们分而治之。
正如我们的排序算法其中一种解决思路是分治一样。把整个后台进行微服务化也是这样。

分带来的多样性,某种程度提高了可靠性,但这个是以“失控“为代价的。
在看kk的《失控》的过程,有一种体会就是,这种分带来的集群效应,相当的不可控。我们以廉价,失控,快速做为代价,换来的是否值得,需要衡量。

“涌现“出来的到底是什么,难以预计。


律师

与老师聊的另外的内容是:
聊到她当前的律师角色,自己在号称亚洲第一大所里面,现在在深圳的分部点,实力上拥有不错的能力了,至少比不少吃老本的挂名号的合伙人强啊,因为基本都摸过个大概了,觉得自己现在每年收入没个百万,还是挺少的,没赚到个钱!
这可以想象这行业的人才门收入是怎么个量级,才让它说出这个结论。当然他必然会成为优秀的律师,只要保持这个干劲,再奋斗那么几年,该有的还是会有的。

enter image description here

思考下他入律师这行也才两年多的历史,这恐怕是对很多新入行的新手都是不容易的,类比于开发,从一个文科生,突然想做开发,扎实的学了两年技术,就在CTO的椅子座。

当然这两年我看到他也是很拼命在学习,基本相当于很多人普通的十年积累量了,之所以这么说,那是因为确实补了不少的知识,我看到每本接近800+厚的大部头,他看的量也是以百来做单位的。

突击学习&长期深入的专题研究这两把武器,是他当年做学生和多年当老师期间不断锻造的,现在相当锋锐。拥有如此好的学习能力,我想换任何行业都不会差的。

尽管如此,他觉得自己也一般,在所里面有人一年读七百多本的书的。哪真是博闻强记,很多内容有笔记,摘抄总结,自己出了二十多本书,接的案子也够了。还有考霸,考了澳洲,美国,英国等的律师资格证的,玩转啊。

确实,这类人可以段时间内快速的成长。毕竟不是一个类似互联网这样知识迭代得如此快的行业,很多一学到就是终生受用。

这事对于我当然是有冲击的,努力带来的经济回报,没有职位和辈分等制约,作为“基层员工“,也可以直接靠个人能力获得不错的回报。

结论:

一个基本的基础工作岗位,随时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合理的应该回报,认可。这是跳跃色的特点,是稳定色整体所相对缺乏的。

以上就是我对位置想说的事情。

这般的励志故事,确实很让我内心鸡血满满。

在对话余,他遗憾着我没有学法律这个专业,因为新的政策修改了,只有法律类专业的才能参加司法考试,成为律师。否则就招我做助手,毕竟能跟他合作的合格助手不好招,另外提到的是还要能沉下心钻研学习,不为利益所动的,发自内心想做事情的。
不过我查了下,除了法律专业,似乎另外能申请的是高校毕业人士,呵呵,毕业了的好像可以考啊。每年九月份,似乎还是没有完全的关闭这扇门啊。我还是可以报考司法考试的。

但我觉得行行出状元,再努力下,该有应该都是会有的,社会总体还是很公平的。


02/09 10:32
呵呵,昨晚来到家都十一点多,写没多少内容就一点多了,所以就又睡了,今天开始写点内容。

名字的力量

今天写点关于名字的力量的一点纪录
这里说的不是关于记住你的朋友,你的客户的名字能够带来的价值。
而是对一件事,起一个名字的力量。

背景

Growth Hacking

一开始在阅读到覃超在知乎专栏写的关于Growth Hacking的几篇文章,对于facebook是如何利用他们的工程技术,靠着数据,一步步的让用户达到10亿在线用户这个级别的,同时对于具体的执行又到底是怎样的情况的。
这里额外提到一点就是,前段时间有人挖了张小龙的饭否的两千多条纪录出来。其中一条语录,具体真实就无法考究了。

数据可以证明任何你想证明的结论,bitch

但我想提的是,很多时候,我会在自觉与不自觉中,将结论脱离了上下文,或者替换做出这个结论的上下文,从而进入一个怪异的争论中。这大抵和

存在即合理

这句话的愿意被我们现代曲解是类似的一个道理。

有个有趣的想象:

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

这里不讨论它的别的内容,只是说下在思考问题的时候,也时不时的会提醒下自己,我对问题的理解是否还是某个初级阶段,还没深入到更高阶的状态呢。正如对前面的数据可以证明任何我想证明的结论一样这句话的理解,是否也是这样呢?

但更可能的是,我的阅历还没到哪个境界时候,思考是否存在更高阶的理解,只是个“庸人自扰“的行为罢了。

eBay Germany

在阅读《Collective genius》作者对于创新的三步之一。
Creative Agility里面提到了eBay德国的案例

enter image description here

他们在执行快速的迭代快发的时候,提了一个叫micro-projects的词。这个是她们分出一个小队伍来进行一些特别的事,就像google的doodle一样,一份特殊的创造工作。这特殊的机制使eBay德国一直在整个eBay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当然背后更重要的是哪个允许这样的情况发生的boss,蕴酿&培养了这样的氛围。

探讨

对于我想提出的名字的力量,上面的材料是基本的背景材料,不过似乎好像也没完全讲清楚,算是留下一条线索。

对这两件事,哈姆雷特想说的是,名字对于这两个项目的传播的帮助,我们总对一件事情起一个符号,来帮助我们记得一些事情,例如:代号007,长江一号。同时也便于沟通。

在吠陀经,唵(梵文:om)是宇宙的第一个声音,拥有至高神圣的意义。
在封神演义中,“哼哈“两个字是开世的第一个声音,有无穷的力量。

而名字,一个符号,代表着更多的价值。


发展

02/11 16:42

今天又开始写我的小结了,断断续续的,呵呵。
去亲戚家拜年回来,每次路过南山,总能感受到深圳这座城市的活力,整体的飞速发展,但自己就在知与不知中掉队 掉队 掉队了。

整体在高速发展中,为何我们没看到机遇,成为其中的一个环节呢。以前经商的都爱说出门要遇贵人,通过贵人扶持,帮助自己走上飞黄腾达之路。也是,一个新的蛋糕,如果有人发现了,赚得盆满钵满的,再接你进去,分一杯羹,那也是不差的。如果没了门道,那就需要自己去摸索,这耗费的时间当然不少,但这过程学到的技巧想必也是受用终生的。

切入点

我们总想寻找一个切入点,最好是能够躺在床上,或者开下电脑,搜索下就能看到的那种。像这样的成功案例当然有,不过不适合大多数人去实现。

弄潮儿先发现问题。

只有站在问题前沿的人可以最快的发现问题。
我们总在岸边走,脚必会湿。

很多机遇的发现,总在这些人的手上,她们知道如何从中发现可能。因为他对这细分的一个点有着比旁人更多的了解,对其体系存在的瑕疵有更深刻的了解,所以机会必然看得多。

举我们开发作为一个例子。
如果我们对一段代码十分熟悉,那么如果需要定位问题到底在什么地方,会相当的快,导致问题发生的异常我们可能直接向上推倒出来。但如果出错的是别人的代码,首先从心理就是抗拒修改了,也只是提醒他人改进罢了。

指导

这样的普通到普通得不行的结论,有什么指导性意义嘛?

我们看到市场有自发性,滞后性,盲目性,大概就是上面现象的概括性结论。如果要用到实际上发生指导意义,结论可以是

  1. 在有大概的方向就进入,博傻。
  2. 贵人做得好就跟班,然后独立。

第一条,说得是入行得趁早,后来的都是分省下的。但我们都知道,高风险高回报,早进入的人也有高风险,可能是血本无归的。不过在快速膨胀的情况下,这种事可以得到相对较好的结果的,还有更多渴望的接盘侠在等待着你嫌弃的机会。

第二条,这条的适用环境是针对特定的领域的。
一些特定领域的初始材料需要的太多,并不完全很适合。一些小本经营的,可以靠赊账与白手起家的,可以通过打工,了解整个模式,然后独立门户。
例如
某人上山学习武术,学成下山开办武术馆。
某人学习如何制作铁艺,学成独成一派。
某人了解如何炒川菜,学成独自开一个餐馆。

这些可以单独靠一己之力来做的事情,都可以用类似的模式来做,一技之长,走天下模式。

野心

02/14 08:26
今早搭火车回广州,听着《身骑白马》by徐佳莹,思绪飘远。
这小结也是够拖沓的,居然可以让我从过年前,写到过年后。
哈哈哈,我都快服了自己了。

现在想说的一件事是“野心“
之所以要提这个因为昨天早上与初中同学的聚会,让我感觉到生活总可以抹去你的菱角 ,也可以让你浑身带麟经,取决于你的心,野心。

背景

以前听过一个故事,说的是一个富豪死后,决定公开她自己为何
做到如此的,并且对于猜对的人,可以有一笔大奖。瞬间整个社会哗然,都在猜测是什么。最后在律师的见证下,公开的结果就是两个字---“野心“,而且只有一个小妹妹猜对了。这位小妹妹所自己为何会猜是这两个字,是因为每次他姐姐都会对他说,不要对他的东西有“野心“,所以她估计野心是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的方法,所以就猜是这两个字。

很有趣的是,曾经也有一句类似的名言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这句话的真实原意是什么就不知道了,但我理解就是要有野心,渴望得到,努力成长。

聚会

昨天早上和几个初中同学聚会。还是照旧的那么几位,依旧的对白,调侃下初中的那些事,说说班上别的同学的情况,聊聊工作近况。聊聊周末的业务生活是做些什么事情。

不一样的是,有的结婚生孩子了,有的刚结婚,有的还在追寻另一半,有的还是光棍。

在谈吐间,你能感受到一些不一样的东西,生活的稳定,工作的稳定,没有强大的狼子野心。好吧,不想过多的说这件事,就写到这。

我的野心,是要做什么呢?
迷茫得连我自己都觉得害怕。

摸索从而找到真知。

今天和一个小伙伴闲聊,从司法考试说到去加拿大读硕。内心又是一点点的憧憬,也想去看看,体验那是什么感觉。做律师也是挺好的职业,接几个案子,然后觉得累的时候可以不上班在家待着,没有强制的上班要求,完全的是做完一个项目,就可以休息几天的类型。很久前在地铁遇到chancy,他刚去完飞机场那边的菠萝会会议,闲聊说到工作这件事。他更喜欢可以做项目制的这种,做完可以休息一段时间,不用一直每天都要上班,那样很累。是的,这种项目制的形式,某种程度真的挺不赖的。

王石都已经60岁了,还跑去英国游学,结结巴巴的几句英文,就那样坚持过来,三年过去了。

还有很多时间。是的,时间,时间,我剩下的是有很多可能性的时间。

开发

写了这么久,终于想写点关于开发的事情了。
从大三开始写安卓到现在,出现了点瓶颈问题,大部分时间都是应用层级别的,没有深入的去做什么大而深入的东西,对性能的优化提升方面没下功夫。

前段时间开始写的探索源码系列,有一个绕不过去的地方就是NDK,遇到各种native 方法。
开发这么久,弄完一些所谓的架构,把代码写得稍微不像一个写“屎一样的代码“的人后,开始捣腾的就是写c/c++代码了,为了优化性能,提高程序的健壮性,不得不封装出各种.so库,同时利用linux的一些特性来做一些优化的内容。

初始学习安卓开发的时候,入门第一章说的往往是安卓体系。如下图

enter image description here

如果说开发是打怪,那么一开始打的就是applications级别的小怪。最后面的就是linux kernel级别的大怪兽。
java的现在流行的微服务中的Docker和虚拟机vmware的一个区别就是运行的是在kernel,两者的性能当然是不一样的。

所以做到后面深入的话,无可避免的需要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升级打大怪,毕竟做太久应用层的东西,容易让人觉得累,还没有太大的成就感,虽然一般老板才不管你这个,只要做出来就行,呵呵。

这段时间抽空学习了ios的内容,感觉到了自己当初学习安卓开发的经历感觉,入门的做一个从网络加载数据回来,保存本地,然后显示的软件app,然后学习定制view的内容,再深入的看一些源码,然后尝试做一个类似的东西。对于一些不那么重要的内容,等到开发需要的时候再看下知道怎么用就好了,一个熟悉的套路。
学的过程,不得不说有一些组件确实不错,例如那个选日期的,那确实看起来比安卓的漂亮些,另外我也很奇怪为何安卓这么久也不提供一个官方的下拉刷新和上拉加载更多的listview,虽然有SwipeRefreshLayout这个轮子了。

有时候觉得自己好像一个打水的和尚,捡东西的小孩,什么都想学,可又没花多少时间,同时平时工作又没有实际的运用到,最后成了“前女友“一样存在的东西--爱过,哈哈哈。

这一年想学的内容真的是乱七八糟,希望自己就这样顺利度过吧。哈哈。
学习一些优化方面的内容,然后就开始继续深入服务器方面的内容。

这个给我的感觉才是皇冠上的明珠,服务器永生。

毕竟什么服务最终都是交给他,但他的表现形式可以多样,可以是WEB ,IOS,ANDROID,PC,智能XXx…

目标,新的起点

新目标的出现,总在一段浑浑噩噩的发展过后。

如果不出现,那就是还在浑浑噩噩嘛。

秩序的建立是从无序中发展出来的,在混沌孕育出来。

enter image description here

这个点在看《伟大的博弈:华尔街金融帝国的崛起》的过程特别有这个想法,我们不可能一开始就做出大而全,极具规范的东西,我们在摸索打补丁成长,华尔街整个金融体系也是在不断的接受各种挑战,多次的崩盘后,才得以健全的。

如一句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在不断的摩擦与冲突中完善。
正如我们的后台服务器一样,Facebook一开始也是基于单机的,后面随着发展才做到现在的大规模分布式。
我们不可能也没必要一开始就做大而全的东西,每个阶段总有更适合的方案
在大学学习《数据挖掘》的时候也特有感悟,并没有哪个算法好,哪个最强,只有哪个更合适,更能更好的在特定的环境,特定的情况下,在这样的特定上下文情况中,有更好的结果。算法有她自己的特效,自己适宜解决的业务。

当然这个摸索的时间到底是多长,要遇到怎样的挑战,才能最终让一只蝴蝶化蛹为蝶,实在是因人而异,没特别的总结过。或许有个大概的时间,正如我们经常提到的一万小时理论一样。


洗个澡,去大舅家串客,过年能够稳定下来学点内容还是不容易,这篇小结都写了三天了。哈哈,重点是内容基本和技术无关。

想起前段时间看到一位做翻译的朋友的故事,他说自己负责的那个会议的主席连夜叫他过去,给了他一百多页的ppt,而且上面满满的都是字,告诉他这是他明早会议他要讲的内容。他打算用20多分钟说完,会说得很快,自己也是刚刚才写完,所以叫她来看下,然后做下准备。
他当然就是服了,既然这是工作,就不得不啃下这个硬骨头,所以连夜赶工,但到第二天早上也没弄完,他也是只好硬着头皮了。
结果到好,那个人在台上像开机关枪一样,洋洋洒洒的说了一个半多小时,重点是中间没断过,没停过也就算了,居然说的都是和ppt无关的内容,什么国际形势,就业问题,哈哈哈,他差点哭晕在厕所。

在开了一个多小时的机关枪后,台下的人躁动不安,因为会议规定每个人不能超过20分钟的,最后那人还给他个眼色,说可以了,你翻译吧,他瞬间是想杀了他,只能靠记住的重点,加自己的一点脑补,扯淡的快速翻译完了。要不然整个会议就成了它们的独舞秀了

是啊,又一个朋友的故事,什么时候是自己的故事呢?
对于精通多国语言的人士,真的很羡慕。


人最厉害的是具有全能性,具有无限的可能
不要丢弃自己的可能
不要局限自己的可能
做点不一样的补充下自己。


那么,新的起点是?

扯了这么久,我的新年到底要去做些什么呢?

我的新的征程
到底是什么
我无知
还在探索的路上

后记

唠叨了这么久,也没写什么总结内容,都是流水记账,这大概是我的“跳(mei)跃(dian)思(luo)维(ji)“,有关吧。

很多内容也写了删,不知道怎么表达出自己的意思。
以前看一段文字说的是说你看书的时候,你看得觉得很愉悦,因为他把你想写下来,却写不下来的内容写下来了。以我这种典型的想象超过书写能力的人。确实不能传意的写出想要的内容出来。


新年有什么想的,大概是尽量成小农经济的人,自给自足,不太多的依靠外界的帮助吧。

直白点,大概就是想没有的,靠自己努力来争取吧。

生活的哪点激情啊,现在是基本没有了,我需要寻找新的刺激点。
不想那么的郁郁寡欢的过着日子了。实在太无聊到底了。
我希望恢复往日的乐趣。

我是不太想写小结的人,总觉得这是失败者在干的事。
这心态,却是挺很奇怪。

之所以最后还是写了,大概原本的想法是希望记录点内容,作为一个节点,把心理的一些话说出来,让自己觉得舒坦一点,然后重新开始些什么。就像削发明志,但这也挺个人的行为幻想,觉得这样可以摆脱些什么。

禁闭岛

说上面这句话,突然觉得自己这是个糟糕的过程,打破了改进的壁画,没有进一步的迭代的可能。自我放弃得像禁闭岛中的男主角一样还是治不好。


这两个月的阅读量发现自己急剧的下跌啊,每个月从15本左右锐减成现在5的本左右。
一来时觉得身体累了,想好好休息一段时间。
二来是心还是不静,不能持续的看点“课外书“,专业能力的提升,涨工资,成了一个迫切的想法。
三来是最近的加班确实多了,整个人斗志开始有了低迷。

说着么多,一个字就是“懒“嘛。哈哈哈哈哈

写到这里,很多内容都不知道自己原本想写的是什么了。哈哈哈哈哈

-

- . 。🐟

未完待续…

热评文章